企拓网

招聘普工时,如何有效聊天才能吸引他们加入?

招聘普工时,聊天是建立信任、了解候选人真实情况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帮助企业筛选出合适的员工,还能提升候选人对企业的好感度,降低入职后的流失率,以下从聊天的核心目标、不同阶段的话术设计、倾听与观察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拆解招聘普工时的聊天策略。

聊天的核心目标:从“筛选”到“连接”

招聘普工并非简单的“问问题-等答案”,而是要通过聊天实现三个核心目标:一是验证基本信息(如身份、工作经验、求职动机),二是评估匹配度(如岗位适应性、稳定性、抗压能力),三是传递企业价值(如工作内容、福利保障、团队氛围),尤其对于普工岗位,候选人更关注“实际收入”“工作强度”“是否包吃住”等具体问题,聊天时需兼顾信息获取与情感共鸣,避免单向“审问式”沟通。

不同阶段的话术设计:从破冰到深入

初次破冰:营造轻松氛围,消除戒备心

普工候选人可能因学历、年龄等因素对面试存在紧张感,开场需用“拉家常”的方式降低防备。

  • 开场话术
    “您好,是来面试XX岗位的XX先生/女士吧?路上辛苦了,先喝杯水,我们是XX工厂,主要生产XX产品(简单说明业务,避免专业术语),今天就是随便聊聊,您不用紧张,就当是了解下工作内容。”
  • 关键技巧
    • 从“细节”切入:比如观察候选人的穿着、随身物品,聊“今天天气不错”“您住得离这里远吗”,快速建立自然对话。
    • 避免直接问“你有什么优势”,改为“您之前做过什么类型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呢?”,引导对方主动表达。

深入了解:聚焦岗位适配性,挖掘隐性信息

破冰后需逐步过渡到岗位核心要求,通过“行为事件法”(STAR原则)了解候选人的真实经历,避免“是/否”的封闭式提问。

  • 工作经验类问题
    “您提到之前在XX工厂做过操作工,能具体讲讲当时负责的工序吗?比如每天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在之前的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设备故障或生产赶货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 稳定性与动机类问题
    “您看我们这份工作是两班倒(或长白班),能接受这种工作时间吗?之前的工作也是这样吗?”
    “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哪些方面呢?比如薪资、加班机会、还是工作环境?”
  • 抗压能力与职业规划
    “工厂生产旺季时可能会需要加班,一周加2-3天班,您怎么看?”
    “对未来3-5年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吗?是想一直做普工,还是希望学习技能往技术岗发展?”

企业介绍:匹配候选人需求,传递“确定性”

普工候选人更关注“实际利益”,介绍企业时需避免空泛的“公司前景好”,而是结合候选人的关注点具体说明。

  • 薪资福利
    “我们的薪资结构是:底薪3000元+绩效奖金(根据产量和质量,平均能拿到500-800元)+全勤奖200元,每月10号准时发工资,加班费按劳动法算,平时1.5倍,周末2倍,节假日3倍,上个月有个同事加了100多小时,拿了7000多。”
  • 工作环境与保障
    “车间有空调和排风系统,夏天不会太热,工作服和劳保用品(手套、口罩)公司统一发放,免费提供,食堂三餐都有,两荤一素,每月扣300元,比外面吃饭便宜不少,宿舍是4人间,有热水和空调,月租150元从工资里扣。”
  • 发展空间
    “表现好的普工可以晋升为线长,负责管理一个小团队,薪资能涨800-1000元,我们内部有免费技能培训,比如操作CNC机床、焊接技术,学会后可以转技术岗,薪资更高。”

结尾环节:明确下一步,保持开放态度

聊到最后需给候选人提问机会,并清晰告知后续流程,体现尊重。

  • 话术参考
    “今天聊得很愉快,您对我们工作和公司还有哪些想了解的吗?”
    “我们会在3天内通知面试结果,如果通过会安排体检,您保持电话畅通就行,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感谢您今天过来。”

倾听与观察技巧:从“语言”到“非语言”

普工候选人可能不擅长“包装”自己,通过倾听和观察能捕捉到更多信息。

  • 倾听重点
    • 关注“细节一致性”:比如候选人提到“之前在工厂做包装”,追问“包装用什么材料?一天大概包多少件?”,若回答模糊可能存在经验造假。
    • 听出“潜在需求”:当候选人反复问“加班多吗”“工资什么时候发”,可能更关注收入稳定性;若问“宿舍有独立卫生间吗”,可能对生活条件要求较高。
  • 观察重点
    • 肢体语言:眼神闪躲、频繁摸头发可能紧张或说谎;坐姿端正、主动点头表示对岗位感兴趣。
    • 表达习惯:频繁抱怨前公司、前领导的候选人,可能存在“推卸责任”的倾向;若用“我们团队当时怎么怎么样”,更倾向于团队合作。

不同性格候选人的沟通策略
| 候选人类型 | 特点 | 沟通策略 |
|------------------|-----------------------|-------------------------------------------|
| 内向型 | 说话少,回答简短 | 多用开放式问题,给予思考时间,您觉得之前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 |
| 经验丰富型 | 对岗位熟悉,提问多 | 用“专业术语”建立信任,同时坦诚说明岗位挑战,如“这个岗位需要站着8小时,您能适应吗?” |
| 急于求职型 | 反复问薪资、入职时间 | 先介绍企业优势,再明确薪资结构,避免过度承诺,如“薪资按劳分配,努力干能拿到6000+,但需要您配合加班” |

注意事项:避开这些“坑”

  1. 避免“诱导性提问”
    不要问“你能接受加班吧?”而改为“我们的工作有时需要加班,您怎么看?”,避免候选人因“迎合”而隐瞒真实想法。
  2. 不歧视与偏见
    不因年龄(如“您年纪大了,能适应体力活吗?”)、性别(如“这个岗位需要搬重物,女生能行吗?”)直接否定候选人,除非岗位有明确要求。
  3. 保护候选人隐私
    不问“结婚了吗?”“有孩子吗?”等与工作无关的问题,避免引发反感。
  4. 坦诚不夸大
    不说“加班很少”“晋升很快”,而是如实说明工作强度和发展路径,降低入职后落差导致的流失。

相关问答FAQs

Q1:遇到候选人频繁询问薪资,但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含糊其辞,该怎么处理?
A:可以先暂停薪资话题,引导对方聚焦工作经历。“薪资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想先了解一下您之前的工作内容,看看和我们的岗位是否匹配,您能具体说说之前负责的工序吗?比如每天生产多少产品,用了什么设备?”如果对方依然含糊,可能存在经验造假,需谨慎评估,避免入职后无法胜任。

Q2:候选人明确表示“不想加班”,但岗位需要偶尔加班,是否应该直接淘汰?
A:不建议直接淘汰,可以先了解对方“不想加班”的原因:是担心身体吃不消,还是对加班费有顾虑?如果是前者,可说明岗位的加班频率(如“旺季每月加10天班,平时很少”),并强调公司有调休制度;如果是后者,可明确加班费计算方式(如“平时加班1.5倍,周末2倍”),若对方坚持“完全不接受加班”,再判断岗位需求是否必须加班,避免入职后产生矛盾。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951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