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岗位的OKR考核需要兼顾服务响应效率、问题解决质量、内部协作价值以及长期服务能力提升等多维度指标,避免单一量化考核带来的片面性,以下从OKR制定逻辑、考核维度拆解、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支持岗位OKR的核心逻辑:从“响应速度”到“价值创造”
支持岗位(如IT支持、行政支持、客户成功支持等)的传统考核多聚焦于“响应时长”“解决率”等基础指标,但OKR的核心是“目标对齐+关键结果量化”,需将岗位价值与组织目标绑定,IT支持团队的OKR若与“公司业务系统稳定性”挂钩,其关键结果就需从“被动解决问题”转向“主动预防风险”;行政支持若服务于“员工体验提升”目标,则需围绕“服务流程优化”“资源保障效率”等设计OKR。
支持岗位OKR的维度拆解与示例
支持岗位的OKR可拆解为“业务支撑型”“效率提升型”“体验优化型”“能力建设型”四大类,每类目标需匹配2-3个可量化的关键结果(KR),以下以IT支持岗、行政支持岗为例,具体说明:
(一)IT支持岗OKR示例
目标1:提升业务系统稳定性,保障业务连续性
- KR1:核心系统(如OA、CRM)月度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2小时(基线为3小时);
- KR2:因系统故障导致的业务部门投诉率较上季度下降40%;
- KR3:完成核心系统灾备演练,故障切换成功率100%。
目标2:优化员工IT支持体验,降低重复性问题占比
- KR1:员工IT支持请求首次响应时间≤15分钟(基线为30分钟);
- KR2:高频问题(如密码重置、软件安装)自助解决率提升至60%;
- KR3:员工满意度评分(季度调研)≥4.5分(5分制)。
目标3:推动IT服务标准化,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 KR1:完成IT服务目录梳理,发布10项标准化服务流程文档;
- KR2:与HR部门协作,新员工入职IT设备配置时效从1天缩短至4小时;
- KR3:通过IT服务管理工具实现工单全流程线上化,工单处理透明度提升50%。
(二)行政支持岗OKR示例
目标1:提升办公资源保障效率,支撑业务快速响应
- KR1:办公物资(如文具、耗材)采购周期缩短30%,满足率≥98%;
- KR2:会议室使用率提升20%,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减少资源冲突;
- KR3:异地办公差旅预订平均耗时≤20分钟/单(基线为40分钟)。
目标2:优化员工办公环境,提升员工满意度
- KR1:办公环境问题(如设施故障、卫生)响应时效≤2小时,解决率≥95%;
- KR2:组织4场员工关怀活动(如健康讲座、节日福利),活动满意度≥90%;
- KR3:完成办公区节能改造,月度能耗成本降低15%。
目标3:推动行政服务数字化转型,减少人工操作成本
- KR1:上线行政服务自助平台,实现5项高频服务(如访客预约、资产报修)线上化;
- KR2:行政报表自动化率提升至80%,人工数据整理时间减少50%;
- KR3:与财务部门协作,费用报销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
支持岗位OKR的实施要点
-
目标对齐:避免“自嗨式”OKR
支持岗位的OKR需直接承接上级或业务部门目标,公司级目标为“提升研发效率”,IT支持的OKR就需包含“研发工具部署效率”“代码库访问稳定性”等KR;若业务部门目标为“客户留存率提升”,客户成功支持的OKR则需围绕“客户问题解决时效”“客户健康度评分”设计。 -
量化KR:避免“模糊描述”
KR需符合“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限性(SMART)”原则。“提升服务质量”是模糊目标,可细化为“客户满意度评分从4.0分提升至4.5分”“重复投诉率下降30%”等量化KR。 -
平衡短期与长期目标
支持岗位易陷入“救火式”工作,需设置长期KR推动能力建设,IT支持岗的“知识库搭建”“自动化脚本开发”,行政支持岗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优化”等,虽短期投入大,但能长期提升效率。 -
动态调整:避免“一成不变”
支持岗位需求常随业务变化波动,OKR需按季度复盘,业务扩张期可增加“新员工支持响应时效”的KR,系统稳定期则聚焦“故障预防”类KR。
支持岗位OKR的考核误区与规避
- 误区1:仅考核“数量”,忽视“质量”
仅以“工单处理量”考核IT支持,可能导致员工回避复杂问题,需结合“问题一次性解决率”“客户满意度”等质量指标。 - 误区2:OKR与日常工作脱节
支持岗位的OKR需覆盖核心职责,避免设置“不相关目标”,行政支持岗无需盲目跟进“公司战略落地”,而应聚焦“员工服务体验”。 - 误区3:忽视“过程协作”
支持岗位需跨部门协作,OKR考核中可加入“业务部门评价”“协作任务完成率”等定性+定量指标,避免“闭门造车”。
相关问答FAQs
Q1:支持岗位的工作多为重复性事务,如何设计有挑战性的OKR?
A:支持岗位的“挑战性”可通过“效率提升”“流程优化”“创新服务”等维度体现,将“每日处理50个工单”改为“通过自动化工具将工单处理量提升至80个/日,同时准确率≥95%”;将“按流程采购物资”改为“引入3家优质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10%”,关键是将“事务性工作”转化为“改进型目标”,通过创新和优化实现突破。
Q2:支持岗位的OKR如何与绩效考核挂钩?
A:OKR考核需与绩效适度分离,避免“唯OKR论”,建议采用“OKR完成度(60%)+行为指标(30%)+上级评价(10%)”的综合评估模式:
- OKR完成度:量化KR的达成率(如MTTR缩短至2小时得100分,未达按比例扣分);
- 行为指标:包括服务态度、协作主动性、问题解决创新性等(如“主动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问题”可额外加分);
- 上级评价:结合目标对齐度、长期价值贡献等定性反馈。
对于未达成的OKR,需复盘原因(如资源不足、目标过高),而非直接扣绩效,以鼓励员工挑战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