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招聘条件有哪些?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经贵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负责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作为贵州省首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公司肩负着“构筑便捷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使命,致力于为贵阳市民提供安全、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助力贵阳打造“中国数谷”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公司概况与发展历程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服务城市发展、造福贵阳市民”的宗旨,从无到有构建起覆盖贵阳市主城区及部分周边区域的轨道交通网络,2013年,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贵阳迈入“地铁时代”;2017年,1号线首通段(窦官站至贵阳北站)开通试运营,填补了贵州省城市轨道交通的空白;2019年,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2021年2号线开通运营,2023年3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形成“十字交叉”的骨干线网格局,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累计安全运送乘客超3亿人次,成为贵阳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

核心业务与运营管理

公司核心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规划、投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及综合配套服务,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和智能化运营平台,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均达99.8%以上,乘客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公司运营线路总长超100公里,设站60余座,日均客流量达80万人次,高峰时段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35%,公司积极探索“轨道+物业”“轨道+商业”等模式,通过车站商业开发、广告经营、停车场运营等方式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2022年非票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有效缓解了运营压力。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作为“中国数谷”的骨干企业,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公司在国内率先应用5G+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列车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建成西南地区首个轨道交通智慧调度中心,通过AI算法优化行车组织;在车站推广智能客服系统、人脸识别闸机等智能化设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在绿色发展方面,公司全面采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每年可节约用电超2000万度;车站照明全部使用LED节能灯具,车辆段配备光伏发电系统,2022年单位运输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获评“贵州省绿色交通示范企业”。

社会责任与未来规划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连续多年开展“爱心送考”“敬老爱老”等公益活动,疫情期间承担医护人员通勤保障任务,彰显国企担当,公司注重人才培养,与贵州大学等高校共建实习基地,累计培养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500余人。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将围绕“构建3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加快推进S1线、2号线北延线等线路建设,规划至2025年实现“五线成网、覆盖全域”的运营格局,公司还将探索磁悬浮、有轨电车等多制式轨道交通发展,推动轨道交通与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深度融合,助力贵阳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宜居的城市生活。

相关问答FAQs

Q1:贵阳市轨道交通目前运营线路有哪些,票价如何制定?
A:截至2023年底,贵阳市轨道交通已开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运营里程超100公里,覆盖贵阳北站、龙洞堡机场、贵阳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票价采用“里程计价制”,起步价2元(6公里以内),递增票价为7-13公里3元、14-21公里4元、22-29公里5元、30公里以上6元,并支持“微信乘车码”“交通一卡通”等多种支付方式,同时推出月票、次票等优惠票种,满足不同乘客需求。

Q2:贵阳轨道交通在应对大客流方面有哪些措施?
A:针对大客流情况,公司通过“智慧调度系统”实时监测客流变化,动态调整列车发车间隔,高峰时段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2分30秒,在重点车站如贵阳北站、喷水池站等设置“单向通行”“硬隔离”等引导设施,增派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客流疏导,并与公交、共享单车等交通方式实现“接驳换乘”,确保乘客快速集散,保障运营安全有序。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3556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