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社部门作为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多领域关键职能,其机构设置和服务体系覆盖全市各区(市)县,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落实、基层延伸”的立体化工作网络,以下从核心职能、机构设置、服务举措三个方面,系统梳理成都人社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核心职能:覆盖民生全链条的关键服务
成都人社部门始终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宗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起从就业到退休、从参保到维权的服务闭环。
就业创业是民生之基,市人社局牵头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年均提供就业岗位超百万个;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孵化、政策补贴等精准服务;打造“智慧就业”平台,实现岗位匹配、政策查询、失业登记等“一网通办”,让就业服务更高效、更便捷。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成都持续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常年稳定在千万级以上,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工程,凭社保卡可办理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103项民生服务,电子社保卡申领率超90%;建立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
人才人事是发展之要,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人社部门实施“蓉城人才计划”,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蓉创新创业;优化职称评审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每年开展“成都工匠”评选等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做好人事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军转安置等工作,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劳动关系是和谐之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开展“春暖农民工”“欠薪治理”等专项行动,年均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超亿元;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建立“一站式”争议处理中心,调解成功率保持在85%以上;推广“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机构设置:市级统筹与基层延伸的立体网络
成都人社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形成覆盖全域的工作体系。
市级层面,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核心统筹部门,下设就业促进处、养老保险处、人才开发处、劳动关系处、行政审批处等20余个职能处室,同时直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市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10余家事业单位,承担具体业务执行。
区(市)县层面,全市23个区(市)县均设有人社局(或人社局与组织部合署),负责辖区内的就业服务、社保经办、人才引进等工作;锦江区人社局聚焦“总部经济”人才需求,推出“人才绿卡”服务;金牛区人社局针对产业工人开展“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体现区域特色。
基层延伸,在街道(乡镇)、社区(村)设立人社服务站(点),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群众可在家门口办理社保参保登记、就业失业登记、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办”。
服务举措:数字化转型与便民利民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成都人社部门以“智慧人社”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依托“成都人社局”官网、“成都人社”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实现89项业务“全程网办”,其中社保查询、工伤认定、失业金申领等20余项业务“秒批秒办”;开发“蓉 e 就业”小程序,提供岗位智能推荐、技能培训报名等服务,累计服务超500万人次。
优化线下服务体验,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社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复杂疑难问题;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上门服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强化政策宣传与落实,通过“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发放政策手册、制作动漫短视频,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建立“政策兑现直达快享”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实现补贴资金“免申即享”,年均发放各类补贴超30亿元。
相关问答FAQs
Q1:成都人社部门提供哪些线上办理渠道?
A1:成都人社部门线上渠道主要包括:①“成都人社局”官网(http://cdhrss.chengdu.gov.cn);②“成都人社”APP,支持社保查询、待遇申领、考试报名等;③“成都人社”微信公众号,可办理业务预约、政策查询、社保缴费等;④“蓉 e 就业”小程序,提供岗位推荐、培训报名等服务,建议根据需求选择便捷渠道,大部分业务已实现“全程网办”。
Q2:如何向成都人社部门反映劳动保障问题(如拖欠工资)?
A2:群众可通过以下方式反映问题:①拨打全国劳动保障监察热线12333;②登录“成都人社局”官网“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平台在线提交;③前往所在区(市)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现场投诉;④通过“成都人社”APP“维权服务”模块提交材料,投诉时需提供用人单位名称、地址、欠薪事实等证据,人社部门将依法调查处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