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北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

北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文化传媒产业为核心,集出版发行、数字媒体、文化创意、教育服务、印刷复制、物资贸易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持“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立足北方地区,辐射全国,致力于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现代化文化传媒集团。

企业概况与发展历程

北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方人民出版社与北方印刷厂,历经多次资源整合与体制改革,于2010年正式组建为集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即以传统出版发行为主体,以数字文化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两翼,业务涵盖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与发行,以及数字内容生产、文化园区运营、印刷物资供应等多个领域。

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市,同时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设有12家子公司、8家控股企业及300余家连锁书店及发行网点,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作为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北方传媒年均出版物发行量超亿册,数字内容产品覆盖用户超5000万人次,2022年总营收突破35亿元人民币,连续五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候选名单。

核心业务板块

出版发行业务:夯实内容根基

出版发行为北方传媒的传统优势业务,旗下拥有北方人民出版社、北方教育出版社、北方科技出版社等6家专业出版社,年出版图书品种超1.5万种,涵盖社科、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北方文库》丛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鉴》等图书多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发行网络方面,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书店连锁体系,包括200余家直营门店、100余家加盟店及线上电商平台“北方书城”,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公司与全国3000余家新华书店、图书馆及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教材教辅发行量连续多年位居北方地区前列。

数字媒体与教育服务:推动产业升级

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北方传媒积极布局数字文化领域,成立了北方数字传媒有限公司,重点发展在线教育、数字阅读、IP孵化等业务,旗下“北方云课堂”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供K12辅导、职业技能培训、文化素养课程等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超2000万人次;数字阅读平台“北方悦读”拥有电子图书50余万册,音频节目10万小时,与华为、小米等智能终端厂商达成深度合作。

在文化IP运营方面,公司依托出版资源,打造了《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儿》等知名IP的影视改编、游戏开发及衍生品授权产业链,大秦帝国》系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累计播放量超百亿次,成为现象级文化IP。

文化创意与产业园区:构建生态闭环

北方传媒以“文化+”为理念,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边界,在北京市、西安市、沈阳市等地投资建设了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吸引了3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入驻,形成出版、设计、影视、动漫等产业集群,北京“北方文创园”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年产值突破20亿元。

公司还涉足文化会展、艺术品拍卖、印刷复制等业务,每年举办“北方书展”“非遗文化博览会”等品牌活动,促进文化消费与交流,旗下北方印务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印刷生产线,年印刷能力达100万色令,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印刷基地。

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

北方传媒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累计向偏远地区学校捐赠图书500余万册;设立“北方文化发展基金”,支持青年作家创作、非遗保护及文化扶贫项目,在环保方面,公司推行绿色印刷,采用环保油墨和再生纸张,减少碳排放超万吨。

企业文化以“传承文明、创新未来”为核心价值观,倡导“专业、务实、包容、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北方传媒人才基地”,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文化人才。

未来战略规划

面向“十四五”,北方传媒明确了“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生态协同”的发展方向,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于数字技术研发、IP孵化及全国性发行网络建设,目标到2025年,数字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40%,打造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建成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传播渠道,成为国内领先的文化传媒集团。

相关问答FAQs

Q1:北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A1:北方传媒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资源优势,旗下出版社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和优质作者资源,出版物质量与市场认可度高;二是全渠道发行网络,覆盖全国的书店连锁体系与线上平台实现了高效触达;三是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教育、IP运营等新兴业务已形成规模,为传统出版注入新动能。

Q2:北方传媒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A2:公司通过“出版+数字+文旅”融合模式推动文化传承:系统性整理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古籍修复丛书》等传统文化典籍;利用VR/AR技术打造“数字博物馆”,让非遗项目以沉浸式体验呈现;通过IP开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如推出《国宝有话说》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5亿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3873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