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岗后如何调回原岗位是许多职场人可能面临的问题,调岗可能因公司业务调整、个人职业发展需求或双方协商一致而发生,但若调岗后出现不适应、原岗位出现空缺或双方约定可调回等情况,员工希望回归原岗位时,需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与公司沟通协商,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需明确调岗的性质及原岗位情况,调岗分为协商一致调岗和单方调岗,若调岗时双方签订的协议中明确约定了调回条件(如原岗位空缺、调岗期限、业绩达标等),则可直接依据协议主张权利;若无约定,需先确认原岗位是否还存在,若原岗位因组织架构调整被撤销或合并,调回难度较大;若原岗位仍在且人员配置允许,则具备协商基础,需回顾调岗的原因,若因公司强制调岗导致无法胜任(如工作内容与原专业完全不匹配、工作地点变更影响生活等),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主张调岗无效,要求恢复原岗位。
准备充分的调回理由和证据,合理的理由是协商成功的关键,常见理由包括:1. 调岗后无法胜任新岗位(需提供业绩考核不合格、培训后仍不达标等证据);2. 新岗位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严重不符(如原岗位为技术研发,调岗后从事纯体力劳动,与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不符);3. 个人或家庭原因导致无法适应新岗位(如需照顾老人、子女上学等,需提供相关证明);4. 原岗位出现紧急人员需求(如公司业务变动,原岗位人手不足),需收集证据支持理由,例如劳动合同中关于工作岗位的约定、调岗通知、原岗位的工作交接记录、新岗位的考核结果、与领导沟通调岗问题的录音(需合法)、家庭困难证明等,证据越充分,协商时越有说服力。
与公司进行正式沟通协商,沟通前可先与直属领导进行非正式交流,表达对调岗后工作难度的顾虑,试探公司态度;若直属领导无法解决,需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说明调回原因并附上相关证据,书面申请需注意语气诚恳,避免情绪化表达,重点强调调回对公司和个人的双重益处(如原岗位经验丰富,回归后可提升工作效率;新岗位难以适应,影响个人绩效进而影响团队目标等),沟通过程中,需保持理性,明确表达“希望协商解决”而非“必须调回”的态度,同时了解公司的顾虑(如原岗位是否有合适人选、调回是否影响团队协作等),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愿意配合公司完成工作交接、接受过渡期考核等)。
若协商无果,可寻求第三方调解,若公司明确拒绝调回,且员工认为调岗行为不合法(如未经协商一致、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等),可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或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员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居中调解,促使达成和解协议,调解具有灵活性,可在不破坏双方关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且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字后具有约束力。
若调解失败,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员工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原岗位或支付违法调岗的赔偿金,仲裁时需提供劳动合同、调岗通知、沟通记录、证据材料等,仲裁庭将审查调岗的合法性(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约定、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履行了协商程序等),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注意,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直接起诉。
在整个过程中,员工需注意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即使对新岗位不满,也应尽量完成本职工作,避免因旷工、消极怠工等行为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保留所有与调岗相关的书面材料、沟通记录等,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相关问答FAQs:
-
问:调岗时公司口头承诺“干得好可以调回”,但未写入书面协议,现在公司拒绝调回,怎么办?
答:口头承诺若无证据支持,较难被仲裁委或法院采信,建议尝试与公司沟通,寻找当时见证口头承诺的同事或领导,或通过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等方式固定证据(需确保录音、聊天记录内容合法,不侵犯他人隐私),若无法提供证据,可尝试以“调岗后无法胜任新岗位”为由,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反向要求公司调回原岗位(即若公司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雇,则需证明员工经过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员工可主张新岗位不属于合理调岗,进而要求恢复原岗位)。 -
问:调岗后原岗位已被他人替代,是否还能要求调回?
答:原岗位被替代并不必然导致调回请求无法支持,若调岗未经协商一致或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员工仍可主张调岗违法,要求恢复原岗位;若原岗位已被撤销或合并,可协商要求调至同等条件的其他岗位,或主张公司支付违法调岗的赔偿金,具体需结合调岗原因、双方约定及公司实际情况判断,建议收集原岗位被替代的证据(如岗位撤销通知、新员工入职记录等),在协商或仲裁中作为主张公司存在过错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