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如何申请14天病假?模板流程指南附条件要求是什么?

14天病假条的撰写需要包含基本信息、病情说明、请假时长及联系方式等核心要素,确保内容真实、表述清晰,同时符合单位或学校的请假流程规范,以下从病假条的结构、各部分撰写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说明,并提供参考模板。

病假条的基本结构与撰写要点

完整的病假条通常包括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及附件(如有)六部分,其中正文是核心,需详细说明请假事由及相关细节。

居中写“病假条”或“病假申请”,简洁明了,无需复杂修饰。

称谓

顶格写接收请假申请的对象,如“尊敬的领导”“尊敬的老师”,后加冒号,若需同时提交多部门(如人事部、直属领导),可并列书写,用逗号隔开。

正文 需分段落说明以下内容:

  • 请假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所在部门/班级、入职日期/学号等,便于接收方核实身份。
  • 请假事由:明确说明因“身体不适”需就医治疗,若病情涉及隐私,可简述症状(如“发热、咳嗽”“腹痛伴头晕”),无需过于详细;若需提供医院证明,可注明“已前往XX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休息”。
  • 请假时长:具体写明请假起止日期,共14天,需精确到日(如“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并注明累计请假天数,若涉及周末或节假日,需说明是否包含在内(如“含周末X天,实际工作日请假X天”)。
  • 病情及医嘱说明:简要描述病情诊断结果(如“急性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和医生建议休息的时间,强调“需静养治疗,避免劳累”,体现请假的必要性。
  • 工作/学习安排:为体现责任心,需说明请假期间的工作交接或学习补计划,例如工作方面:“已将手头紧急任务(XX项目、XX报告)整理存档,并与同事XXX完成对接,请假期间可通过电话(XXX)或微信沟通紧急事宜”;学习方面:“已向班级同学XXX借阅课堂笔记,返校后将及时补课并完成作业”。
  • 附件说明:若医院要求提供病假证明(诊断书、病历本、挂号单等),需注明“附件:医院诊断书1份、病历本复印件1页”,并在提交病假条时一并附上。

写“恳请领导/老师批准”,表达尊重与期待。

落款

右下角分两行写申请人姓名、提交日期(年月日),若为单位员工,可另起一行注明部门及联系方式(电话/邮箱),方便接收方沟通。

14天病假条参考模板

病假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部门员工XXX,入职日期为2022年X月X日,工号XXX,因突发高热、剧烈咳嗽,于2023年X月X日前往XX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医生开具的诊断书建议“全休14天,避免劳累及熬夜,需定期复查”。

请假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共计14天(含周末2天,实际工作日请假12天),请假期间,我已将负责的XX项目进度表整理存档,并与同事XXX完成工作对接,紧急事务可联系XXX(电话:XXX)或通过企业微信沟通;日常事务已向部门同事XXX说明处理流程,确保工作不受影响。

附件:XX医院诊断书原件1份、病历本复印件1页、化验单(血常规)1张。

恳请领导批准我的病假申请,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祝您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部门:XX部
联系电话:XXX-XXXXXXX
日期:2023年X月X日

注意事项

  1. 提前提交:一般需提前3-5天提交病假条,若突发疾病无法提前,需在请假后第一时间补交,并说明原因。
  2. 证明材料:14天病假通常需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需包含医院盖章、医生签字、诊断结果及建议休息时间,确保材料真实有效。
  3. 沟通态度:提交书面申请前,建议先通过电话或当面与直属领导/老师沟通,说明情况,体现尊重。
  4. 遵守规定:部分单位对病假时长有具体流程(如需OA系统审批、HR备案等),需结合单位制度操作,避免遗漏环节。

相关问答FAQs

Q1:14天病假是否需要医院开具病假证明?
A:是的,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职工因病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病假建议书,14天病假超过一般单位的1-3天短期病假范围,通常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具正式证明(包含诊断结果、休息时长、医生签字及医院盖章),否则可能影响请假审批或工资核算。

Q2:病假期间工资如何计算?
A:病假工资计算需结合国家规定及地方政策,一般遵循“病假工资=日工资×病假天数×支付比例”,根据《劳动法》,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支付病假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具体比例可参考劳动合同约定或单位规章制度(如工作不满2年支付60%,满2年不满4年支付70%等),同时需扣除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某员工日工资200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900元,按70%支付,日病假工资=200×70%=140元,但不得低于1900×80%÷21.75≈69.95元,最终按140元/天计算。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142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