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在招聘会中扮演着企业形象的代表和人才筛选的第一道关卡,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招聘效率与人才质量,要在招聘会中高效发挥作用,需从前期准备、现场执行、后续跟进三个阶段系统规划,每个环节都需精细化运作。
前期准备:精准定位与充分筹备是成功基石
招聘会前期的充分准备,能确保hr在有限时间内精准触达目标候选人,需明确招聘目标:根据企业当前岗位需求,梳理核心岗位的任职资格、能力模型及发展空间,确定各岗位的优先级,技术类岗位需侧重考察候选人的项目经验与技术栈,职能类岗位则关注沟通能力与逻辑思维,需研究招聘会的主题与规模,若为行业专场招聘会,可针对性准备技术类岗位资料;若为综合类招聘会,则需平衡不同岗位的物料比例。
物料准备是现场工作的基础,除常规的企业宣传册、岗位说明书外,建议设计差异化物料:如为吸引年轻候选人,可准备带有企业元素的创意周边(如定制笔记本、环保袋);为提升专业度,可制作岗位核心能力图谱或职业发展路径图,需准备高效的筛选工具,如标准化的简历初筛评分表(包含学历、经验、技能、稳定性等维度),或电子简历收集设备(如平板电脑、二维码投递系统),避免纸质简历堆积导致的后续整理困难。
团队分工同样关键,根据招聘会人流量,提前分配hr的角色:主谈岗负责与候选人深度沟通,初筛岗快速筛选简历,技术支持岗协助解答专业问题,后勤岗管理物料与秩序,团队需提前统一话术,包括企业介绍、岗位亮点、薪酬福利等核心信息,确保对外传递的一致性,通过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前预热,发布招聘会预告与岗位信息,吸引目标候选人主动到场。
现场执行:高效互动与专业呈现是核心环节
招聘会现场,hr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吸引-筛选-沟通-留存”四项任务,吸引环节,展位布置是第一印象,建议采用开放式展位设计,搭配企业主视觉海报、电子屏播放企业宣传片,营造专业且富有活力的氛围,团队成员需保持热情姿态,主动向来往候选人微笑示意,避免“坐等投递”的被动状态。
筛选环节需快速精准,通过简短提问(如“您目前求职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过往最相关的项目经历是什么?”)初步判断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对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候选人礼貌引导至其他展位,避免无效沟通,对于初步匹配的候选人,使用评分表快速记录关键信息,重点关注候选人的稳定性(如职业规划是否清晰)、学习能力(如对新技术的掌握速度)及价值观(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沟通环节需体现专业度与温度,hr应避免机械背诵岗位要求,而是结合候选人背景,个性化解读岗位价值,针对有3年经验的销售候选人,可重点介绍企业的客户资源优势与晋升机制;针对应届生,则侧重培训体系与导师带教模式,主动倾听候选人的诉求,如对薪酬的预期、对工作地点的要求等,判断其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对于高潜力候选人,可现场安排简短的初试(如10分钟的结构化问答),进一步筛选。
留存环节是提升转化率的关键,除收集纸质或电子简历外,可建立“候选人微信群”,现场邀请意向候选人扫码入群,及时发布后续面试安排、企业动态等信息,对于特别优秀的候选人,可当场发放“初试通过卡”,约定后续面试时间,增强候选人的参与感与被重视感。
后续跟进:及时闭环与持续优化是保障
招聘会的价值不仅在于现场收集简历,更在于后续的转化,hr需在24小时内完成简历初筛,对通过初筛的候选人电话沟通,确认面试意向并发送详细面试邀请;对未通过初筛的候选人,可发送感谢短信,告知结果并保留其信息至人才库,避免人才流失。
面试安排需高效便捷,可采用线上视频面试或集中线下面试,减少候选人的等待时间,面试结束后,48小时内反馈结果,无论录用与否,均需给予明确答复,维护企业雇主品牌形象,需对招聘会效果进行复盘:统计各岗位的简历投递量、初筛通过率、面试转化率等数据,分析高转化岗位的招聘策略特点,总结现场沟通中的高频问题与应对方式,为后续招聘会优化提供依据。
相关问答FAQs
Q1:招聘会现场如何快速判断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
A1:可通过“三步筛选法”快速判断:第一步,看基本条件(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等硬性指标);第二步,问核心问题(如“请举例说明您过去解决过的XX类问题”,考察实践经验);第三步,观职业素养(通过沟通中的逻辑表达、求职动机稳定性等判断),可借助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深挖候选人过往经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Q2:如何在招聘会中有效提升企业雇主品牌吸引力?
A2:除物料与展位布置外,需注重“软实力”展示:一是团队形象,hr需着装专业、态度亲和,体现企业人文关怀;二是互动体验,设置简单的企业知识问答或小游戏,赠送小礼品增强参与感;三是信息透明,主动向候选人介绍企业文化、员工成长故事及福利政策,打破“只招人、不展示”的刻板印象;四是后续跟进,及时反馈与尊重候选人,即使在未录用的情况下保持良好沟通,让候选人感受到企业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