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资金是支持劳动者就业和鼓励大众创业的重要财政专项资金,其管理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资金效益的发挥,对就业创业资金进行审计,是确保资金合规、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环节,审计工作需从多个维度系统开展,覆盖资金全流程管理。
审计目标与范围
就业创业资金审计的核心目标是揭示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到位,审计范围通常包括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及绩效等全流程,涉及财政部门、人社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如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等)及项目受益对象等多个主体。
与方法
(一)资金预算与分配环节审计
- 预算编制合规性:审查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导向,是否结合本地就业形势、创业需求科学测算,是否存在虚报冒领、预算与实际脱节等问题,重点关注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专项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充分。
- 分配公平性与透明度:检查资金分配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分配方案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是否存在向特定单位或个人倾斜、分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资金分配差异,识别分配不均衡现象。
(二)资金拨付与使用环节审计
- 拨付流程规范性:核查资金是否按预算级次和项目进度及时拨付,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拖延拨付等问题,重点关注财政部门与人社部门之间的资金划转流程,以及人社部门向基层单位或项目单位的拨付手续是否完备。
- 使用真实性合法性:这是审计的核心环节,需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 资料核查:审查项目申报材料、合同、验收报告、支付凭证等原始资料,核对资金用途是否与申报内容一致,是否存在虚假列支、套取资金的情况,职业培训补贴需核查培训学员签到表、培训课程表、就业证明等;创业补贴需核实创业实体注册信息、经营状况、社保缴纳记录等。
- 实地走访:随机抽取部分资金使用单位和项目受益对象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项目是否真实实施,补贴对象是否符合条件,资金是否真正用于就业创业相关支出,走访创业孵化基地,了解入驻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补贴使用效果;抽查培训学员,确认是否参加培训并实现就业。
- 大数据比对:利用财政支付系统、社保系统、税务系统、工商注册系统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将享受创业补贴的企业名单与税务系统中企业纳税记录比对,核查企业是否正常经营;将培训补贴名单与社保系统中就业登记信息比对,验证培训后就业率。
(三)资金管理与绩效审计
- 管理制度健全性:检查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涵盖预算管理、拨付流程、核算监督、风险防控等环节,是否存在制度空白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 绩效目标实现度:评估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绩效目标,如就业人数增长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培训后就业率、创业企业存活率等指标,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量化分析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识别低效或无效投入项目。
- 信息公开与监督:审查资金分配结果、补贴政策、申领流程等信息是否按规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是否存在信息不透明导致权力寻租的问题。
常见问题与审计重点
在审计实践中,就业创业资金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虚报培训人数套取补贴、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纳入补贴范围、资金挪用于行政开支或楼堂馆所建设、补贴发放不及时导致政策效果滞后等,审计需针对这些问题重点核查,通过“穿透式”审计追踪资金流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审计结果运用与整改
审计结束后,需及时出具审计报告,揭示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对绩效不佳的项目,建议调整资金投向或优化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健全就业创业资金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就业创业资金审计中如何识别虚假培训套取补贴的行为?
解答:识别虚假培训套取补贴需结合资料核查与实地调查,一是审查培训机构的申报材料,包括学员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培训合同等,通过电话回访或上门核实学员是否真实参加培训;二是检查培训过程记录,如签到表、课程视频、教学日志等,确认培训是否实际开展;三是利用社保数据比对,核查培训后学员的就业情况,对长期未就业或未缴纳社保的学员重点排查;四是对培训机构资金流水进行追踪,看补贴资金是否主要用于培训支出,是否存在直接返还给学员或中介机构的情况,可随机抽取不同批次培训项目进行交叉验证,提高审计的精准性。
问题2:创业补贴资金审计中如何确保补贴对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解答:确保创业补贴对象真实合规需多维度验证,核查创业实体的注册信息,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确认企业真实存在且注册时间符合补贴政策要求;审查创业者的身份证明及就业状况,如是否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政策扶持群体,通过社保系统查询其 prior 就业记录,排除在职人员骗补情况;核实企业经营状况,要求提供近期的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纳税证明等,判断企业是否正常运营,对“空壳企业”或长期未经营的企业不予认可;关注补贴发放流程,是否经过申请、审核、公示、审批等环节,公示期是否有异议反馈,确保补贴发放公开透明,必要时可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动,获取企业实时经营数据,增强审计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