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咨询设计、工程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环境解决方案,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构建了完整产业链,已成为国内环境治理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公司概况与发展历程
福建东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经过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已从区域性环境服务企业成长为跨区域、多领域的大型环境集团,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总资产超30亿元,员工人数达1200余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集团旗下拥有福建东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东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东飞生态修复有限公司等10余家子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并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拓展了海外市场。
公司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环保政策同频共振,早期以工业废水处理为核心业务,逐步拓展至市政污水处理、村镇环境治理等领域;2015年后,随着国家“土十条”“水十条”等政策出台,公司加速布局土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新兴业务;2020年以来,集团积极响应“双碳”目标,重点发展固废资源化利用、新能源环保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形成了“环保+科技+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福建东飞环境集团构建了多元化的业务体系,在环境治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竞争优势。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集团自主研发的“高效膜生物反应器(MBR)+高级氧化”组合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数百个工业废水及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处理规模达每日200万吨,在福建、广东等地建设的多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部分项目实现中水回用,年节约水资源超1亿立方米,针对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公司推出“一体化智能处理设备”,结合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解决了传统治污模式运维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痛点。
固废处置与资源化业务是集团近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司投资建设的福州、泉州两大固废综合处置中心,采用“焚烧发电+热解气化+填埋协同”的工艺,年处理固废能力达150万吨,配套建设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4亿千瓦时,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在危废处置领域,集团引进国际先进的等离子体熔融技术,可高效处理医疗废物、化工残渣等危险废物,填补了福建省危废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空白。
土壤与生态修复业务展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公司研发的“原位化学稳定化+植物修复”联合修复技术,已在多个工业园区污染土壤治理项目中成功应用,修复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0%,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集团创新性提出“削坡覆绿+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的修复模式,累计完成矿山修复面积超5000亩,助力多个地区实现“荒山变青山”的生态转型。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业贡献
作为环境治理领域的领军企业,福建东飞环境集团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环保企业50强”,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拥有专利技术12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
在公益事业方面,集团发起“东飞环保助学基金”,累计资助贫困学生超2000名;疫情期间,公司免费为武汉、厦门等地提供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服务,彰显了企业的责任担当,集团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环境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投入营收的5%用于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未来发展规划
面向未来,福建东飞环境集团将以“成为全球领先的环境服务商”为愿景,重点推进三大战略:一是深化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环保云平台”,实现环境治理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二是拓展绿色低碳业务,布局光伏治污、碳捕集利用(CCUS)等新兴领域;三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环保项目输出,将中国环境治理经验推向世界。
FAQs
Q1:福建东飞环境集团的核心技术有哪些竞争优势?
A1: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自主研发能力和工艺集成创新上,在污水处理领域,MBR+高级氧化组合技术实现了污染物深度去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固废处置领域,等离子体熔融技术能将危废减量化率达99%以上,且无二次污染,公司构建的“智慧环保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可实时优化处理工艺,降低能耗15%-20%,显著提升了项目运营效率。
Q2:集团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2:福建东飞环境集团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通过三大举措实现平衡:一是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设计阶段就融入低碳理念,优先选用节能设备和环保材料;二是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要求供应商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从源头减少污染;三是开展“碳足迹追踪”,对每个项目进行碳排放核算,通过植树造林、购买碳汇等方式抵消排放,力争2030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