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一建”)是一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综合实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历经七十载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建筑总承包企业之一,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业务辐射全国及海外市场,在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复杂结构工程等领域享有盛誉,是上海建工集团核心骨干企业。
企业概况与历史沿革
上海一建始终以“建精品工程,筑百年基业”为使命,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多个重大工程建设,从早期的上海国际饭店、上海体育馆,到改革开放后的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上海地标”,再到近年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深圳前海合作区项目,公司始终站在中国建筑技术前沿,2016年随上海建工集团整体改制后,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在EPC总承包、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领域实现突破,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承包商80强”前十,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核心业务与资质能力
公司以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海外工程为核心业务,具备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以及钢结构、机电安装等多项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业务涵盖超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文化场馆、交通枢纽、工业厂房、住宅建设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高端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业务格局。
在超高层建筑领域,上海一建承建了632米上海中心大厦(中国最高建筑)、492米深圳平安金融中心、420米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标志性项目,掌握了复杂结构施工、智能顶升模架、超高层泵送等核心技术,在公共建筑领域,打造了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等“文化名片”,其中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项目获“鲁班奖”及“国际混凝土结构大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非洲承建了多个大型项目,年海外营收占比稳步提升。
技术创新与绿色实践
上海一建将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建立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以院士工作站为引领的研发体系,累计获得国家级工法56项、专利30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58项,在智能建造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施工过程全周期数字化管理,BIM技术应用率达100%;在绿色建造方面,率先推行“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模式,承建的多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其中上海建工集团总部大楼成为国内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公司秉承“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建立了“导师带徒”“技能比武”等机制,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工匠等一批高技能人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灾后重建、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累计捐款捐物超5000万元,并连续多年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
未来展望
面向“十四五”,上海一建将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建筑全产业链服务商”为目标,聚焦“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加大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深化“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能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关问答FAQs
Q1: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在超高层建筑领域有哪些核心技术优势?
A:上海一建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具备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主要包括:①复杂结构施工技术,如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斜交网格结构的高精度安装工艺;②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实现核心筒结构“同步爬升、智能监控”,施工效率提升30%;③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技术,最高泵送高度达632米,解决高标号混凝土开裂、离析等技术难题;④BIM+GIS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施工全过程数字化模拟与动态优化,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  
Q2:上海一建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实践成果?
A:公司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将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①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达60%以上,减少现场湿作业及建筑垃圾;②研发低碳建材,如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变储能材料,降低碳排放强度;③应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建筑运行阶段能源自给;④打造“零碳工地”,通过施工能耗监测、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将绿色施工标准覆盖所有在建项目,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28项,鲁班奖工程中绿色建筑占比达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