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二次谈判通常发生在候选人接受offer后、正式入职前,因内部预算调整、候选人期望变化或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需要双方重新协商薪酬细节的过程,这一环节既要维护企业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又要避免因沟通不当导致人才流失,需遵循策略性、尊重性和灵活性的原则,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达成双方共识。
谈判前的充分准备
-
明确谈判底线与弹性空间
企业需提前梳理薪酬结构,固定部分(如基本工资)通常不可调整,浮动部分(如绩效奖金、年终奖、津贴补贴)和长期激励(如期权、股权)可作为谈判变量,某岗位预算年薪20万,其中基本工资12万(固定),绩效奖金4万(浮动),津贴补贴2万(可协商),剩余2万可作为灵活调整空间,需明确调整上限(如总薪酬不超过预算的110%)和底线(如基本工资不低于岗位等级最低标准),避免突破薪酬体系公平性。 -
梳理候选人核心诉求与替代方案
通过前期沟通或背景调查,分析候选人关注的薪酬重点(如更看重现金收入还是长期激励、是否急需住房补贴等),若候选人期望月薪2万,而企业预算仅1.8万,可拆解需求:若其因房贷压力看重固定收入,可尝试在基本工资中增加0.1万,同时绩效奖金挂钩更高业绩目标;若其更看重总收入,可通过延长年终奖发放周期(如从13薪调整为15薪)或增加培训津贴(如每年5000元专业学习基金)实现。 -
准备内部支持文件与数据
收集同行业薪酬调研报告(如使用中智、美世等数据)、公司薪酬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等级与薪酬范围)、绩效评估标准(用于挂钩奖金调整),作为谈判依据,用行业数据说明“该岗位80分位值为1.9万,您的期望2.2万已超出市场水平,但可通过绩效奖金达成2.1万的实际收入”。
谈判中的沟通策略
-
建立信任,明确谈判原因
开场需肯定候选人的价值,如“经过综合评估,您的能力与岗位高度匹配,我们非常期待您的加入”,随后坦诚说明谈判原因,避免模糊表述,可具体为:“受近期部门预算调整影响,基本工资需控制在1.7万以内,但可通过绩效奖金超额完成达成您的期望,您看是否方便一起聊聊具体方案?”避免使用“公司没钱”等负面表述,聚焦“如何共同解决问题”。 -
聚焦价值,强调非现金福利
除直接薪酬调整外,可突出企业整体回报优势。
| 福利类型 | 可调整方案 | 候选人价值点 |
|----------------|-----------------------------------|---------------------------------------|
| 工作生活平衡 | 弹性工作制、每月1天远程办公 | 节省通勤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
| 职业发展 | 入职即匹配导师,每年2次外部培训机会 | 加速技能提升,缩短晋升周期 |
| 长期激励 | 入职满1年可享期权(行权价5元/股) | 分享公司成长红利,潜在收益高于现金 | -
提出替代方案,寻求双赢
遵循“你赢-我赢”原则,避免单方面让步,若候选人坚持月薪2万,可提出组合方案:“基本工资1.8万(高于岗位最低标准1.5万),绩效奖金基数4万(达成目标可拿1.2倍),另提供1万元安家补贴(分12个月发放),总年收入可达22.8万,既符合您的期望,也控制了固定成本。”
谈判后的共识达成与落地
-
书面确认细节,避免歧义
达成一致后,24小时内发送补充offer,明确调整后的薪酬结构、发放条件、生效时间等。“基本工资18000元/月,绩效奖金基数40000元/年(按季度考核,Q1达成率100%可发放10000元),安家补贴1000元/月(连续发放12个月),试用期薪酬为正式期的90%。” -
关注候选人情绪,保持持续沟通
部分候选人可能因谈判产生心理落差,需安排HR或直属上级跟进,强调“您的能力已被充分认可,薪酬调整是基于公司整体机制的优化,未来仍可通过绩效提升获得更高回报”。
相关问答FAQs

Q1:候选人以接受其他offer为由要求加薪,是否应该妥协?
A:不建议盲目妥协,可先核实其他offer的真实性(如要求提供offer证明,注意保护候选人隐私),同时分析该候选人的稀缺性:若为核心岗位且能力远超其他候选人,可在预算内适度调整;若岗位可替代性强,可强调企业平台优势(如行业前景、团队资源),并说明薪酬结构的长期竞争力(如“我们的绩效奖金占比30%,高于行业平均的20%,业绩优秀者年收入可超期望20%”)。
Q2:谈判中候选人情绪激动,拒绝沟通,如何处理?
A:先暂停谈判,给予冷静时间,可表示:“我理解您的顾虑,薪酬确实重要,不如我们都梳理一下各自的需求,1小时后再沟通,确保方案更周全。”重启沟通时,切换至“问题解决”模式,“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您顺利入职并发挥价值,不如一起看看哪些部分可以优化,既能满足您的核心需求,又符合公司制度?”若仍无法达成一致,需礼貌说明底线,保持人才库联系,避免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