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管理中,了解员工离职情况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既能帮助优化人力资源策略,也能降低核心人才流失风险,询问离职情况需遵循合法、尊重、客观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同时注意保护员工隐私,以下从沟通准备、沟通技巧、信息收集方向、后续跟进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沟通前的充分准备
在主动询问离职情况前,需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沟通顺畅且高效,明确沟通目的,是针对特定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复盘,还是对公司整体离职趋势进行分析?目的不同,提问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若为分析趋势,需关注群体性离职的共性原因;若为个案复盘,则需深入了解具体员工的个人情况。
梳理背景信息,提前了解离职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入职时间、岗位、绩效表现、过往沟通记录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提问显得突兀或不专业,对于绩效优异却突然离职的员工,需重点关注职业发展、薪酬福利等潜在原因;对于多次出现工作失误的员工,则需从工作适配度、管理支持等方面切入。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根据离职员工的性格、离职原因的敏感程度及公司文化,选择面谈、电话或线上沟通等方式,面谈能更直观地观察员工情绪,适合深入交流;电话沟通则适合异地员工或初步了解情况;线上沟通可降低员工的心理压力,但需注意避免信息传递偏差,无论何种方式,均需提前预约,确保双方有充足的时间,避免仓促交流导致信息不完整。
沟通中的提问技巧
提问时需遵循“开放式问题为主、封闭式问题为辅”的原则,引导员工主动表达,同时通过细节追问获取关键信息。
开场营造轻松氛围
沟通开始时,需先表达感谢与尊重,“感谢你这段时间为公司做出的贡献,今天想和你聊聊离职的想法,主要是希望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也希望你能感受到公司的诚意。”通过共情降低员工的防备心理,让其更愿意坦诚交流。
核心提问方向
- 离职动机的直接询问:用开放式问题切入,如“当初选择加入公司时,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现在促使你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避免使用“是不是因为薪资太低才离职”这类带有引导性的封闭式问题,以免影响回答的客观性。
- 职业发展诉求:了解员工对个人成长的期望,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公司在哪些方面未能满足你的需求?”这有助于判断离职是否与职业通道、培训机会不足有关。
- 工作环境与团队适配:通过“你日常工作中最满意的环节是什么?哪些环节让你感到困扰?”等问题,了解团队协作、管理风格、工作压力等对员工的影响。
- 薪酬福利与认可度:间接询问对薪酬福利的看法,你觉得目前的薪酬体系是否与你的付出相匹配?是否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未被满足?”避免直接追问具体薪资数字,重点了解员工对公平性的感知。
- 对公司及管理层的建议:如果对公司提一条改进建议,你会说什么?”这类问题能获取建设性意见,但需注意员工可能因顾虑而不敢直言,需强调“匿名反馈”或“仅用于内部改进”以打消其顾虑。
追问与倾听
当员工回答时,需专注倾听,通过点头、简短回应(如“我理解”“能具体说说吗”)鼓励其继续表达,对于模糊的回答,需适时追问细节,若员工表示“工作压力太大”,可追问“具体是哪些方面的压力?是任务量、 deadlines 还是团队协作的问题?”通过追问将原因具体化,便于后续分析。
信息收集与记录维度
为系统化分析离职情况,需从多个维度收集信息,可通过表格形式整理关键数据,确保信息全面且结构化,以下是常见的离职信息收集维度示例:
维度 | |
---|---|
基本信息 | 姓名、工号、入职日期、离职日期、岗位、部门、司龄 |
离职原因 | 个人原因(如职业发展、家庭 relocation、健康问题);公司原因(如薪酬、管理、工作环境);外部机会(如更好 offer、创业) |
工作表现 | 绩效评级、过往晋升/调岗记录、获奖情况、同事评价 |
职业发展诉求 | 希望从事的岗位方向、需要的技能培训、对晋升通道的看法 |
管理反馈 | 直接管理风格、沟通频率、授权程度、是否获得及时反馈 |
建议与意见 | 对公司制度、流程、文化、福利的具体改进建议 |
记录时需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同时注意保护员工隐私,敏感信息(如薪资、具体矛盾细节)需加密存储,仅限相关负责人查阅。
沟通后的跟进与改进
沟通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反馈信息,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形成“收集-分析-改进”的闭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不同岗位、司龄层员工的离职原因占比,识别共性问题,若某部门离职率较高,且多数员工提到“管理风格问题”,则需重点复盘该部门的管理方式。
与相关部门(如用人部门、管理层)共享分析结果,共同制定改进方案,若员工普遍反映“职业发展不清晰”,可优化岗位晋升通道,增加内部培训机会;若因“薪酬竞争力不足”,则需调整薪酬结构,定期进行市场薪酬调研。
对离职员工进行后续关怀,在离职后3个月或半年进行回访,了解其近况,同时传递公司改进的信息,这不仅能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也可能在未来吸引优秀人才回流。
注意事项
- 遵守法律法规:询问离职原因时,需避免涉及员工的婚姻状况、生育计划、宗教信仰等隐私信息,禁止以“离职原因”为由刁难或歧视员工,所有沟通需符合《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劳动法规。
- 尊重员工意愿:若员工不愿透露具体原因,不应强行追问,可改为“如果未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欢迎随时联系”,保持友好态度。
- 避免主观评判:无论离职原因如何,均不可在沟通中指责员工或否定其选择,应聚焦于“如何改进”而非“追责”。
相关问答FAQs
Q1:如果员工离职原因涉及薪资问题,直接询问是否合适?如何沟通更得体?
A1:直接询问具体薪资数字可能让员工感到不适,建议通过间接方式了解。“我们希望了解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整体感受,目前的薪酬结构是否让你觉得付出与回报匹配?如果有调整建议,希望你能坦诚分享。”这样既表达了公司对薪酬公平性的重视,又避免了让员工陷入尴尬,若员工主动提及薪资问题,可进一步询问“是希望提升基础薪资,还是对奖金、福利结构有其他需求”,以便针对性优化。
Q2:对于高绩效员工的离职,如何提问才能获取真实原因?
A2:高绩效员工的离职通常与职业发展、成就感或长期价值感相关,沟通时需重点肯定其贡献,再深入挖掘诉求,开场可先表达认可:“你在岗位上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你的离开对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损失。”随后提问:“我们很好奇,是什么让你决定寻找新的机会?是希望挑战更有难度的项目,还是对未来的职业路径有新的规划?”通过强调“价值认可”降低员工的防备心理,同时关注其对“挑战”“成长”“平台”等核心需求的看法,以便判断是否可通过内部调岗、项目授权等方式挽留,若员工去意已决,可进一步询问“未来如果公司有更匹配的机会,你是否愿意考虑回归”,为未来人才回流留有余地。